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基因泉多肽修護面膜獨家冠名、三元特約贊助推出的中國首檔文博探秘類文化互動真人秀節目《博物館之城》,將于今日 21:50 在北京衛視播出。
本期節目中,博物館探秘團成員國家文物局原局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李杰、復旦大學研究生馮琳與北京考古研究院院長郭京寧、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館長楊志國,一起走進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由一座青銅鼎,揭開三千年前北京城歷史的迷霧,感受千年來奔流不息的文化長河。
第七期《博物館之城》中,博物館探秘團成員單霽翔、李杰、馮琳分別體驗了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 - 琉璃河遺址的研究部、藏品部和社教部的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博物館探秘團發現了作為北京 " 城之源 " 的琉璃河竟然才被發現不足百年。琉璃河遺址為何沉寂如此之久?讓我們一起去節目中一探究竟。
" 鼎天鬲地,受命北疆 " 剛來到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的大門,單霽翔便被這句磅礴的話語所打動。" 鼎 " 來源于堇鼎," 鬲 " 來源于伯矩鬲,這兩件文物證明了西周燕都的存在,而 " 受命北疆 " 則是召公受封于北方疆域,建立了西周燕都。正如外館墻上所說:北京從這里開始。跟隨著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館長楊志國,單霽翔近距離觀看了堇鼎,伯矩鬲這兩件十分特別的青銅器,它們身上的銘文證明了《史記》中對召公封燕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實性,體現了青銅制造技術在北京也有了高度的發展,更表明三千年前北京的輝煌燦爛,對于研究北京建城的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除了這些珍貴的青銅文物以外,節目組在拍攝期間還在探溝中意外有了新的考古發現。這些器物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最新的考古發現究竟是什么?這些謎題將在節目中揭曉答案。
在藏品部劉老師的帶領下,博物館探秘團另一位成員李杰來到了藏品部,體驗藏品管理和保護的工作。在分配給李杰的工作中,清洗陶片讓她感到有些不解。清洗陶片對文物保護的工作有什么樣的幫助呢?在劉老師的講解下李杰驚奇地發現一片小小的不起眼的陶片也能叩開歷史的大門。那么,陶片對于琉璃河遺址來說有什么意義?對北京城的歷史又有什么淵源?這一切,都能在本期節目中尋找到答案。
博物館探秘團成員馮琳來到西周館的互動區,與岳老師一起體驗趣味拓印," 零距離 " 了解克盉、克罍,以趣味互動的方式對這兩件國寶級文物進行了初步了解,實現全年齡段都能夠感受到中華文物的魅力。緊接著,馮琳跟隨岳老師來到了真正的 " 城之源 " ——古城墻參觀考察。馮琳驚嘆于古城墻的與眾不同后不免發出疑問: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考古學家研究的都是精美的青銅器,90 年代的時候目標為何放在研究城墻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節目中。讓我們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有力地促進了遺址保護和研究,是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鎖定北京衛視今晚 21:50《博物館之城》,與博物館探秘團一起走進琉璃河遺址,聽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訴說北京城市之源的秘密。